半導體襯底是制造半導體器件的基礎(chǔ)材料,其選擇直接影響器件性能和加工工藝。隨著微納加工技術(shù)的進步和MEMS(微機電系統(tǒng))代工需求的增長,襯底材料的多樣性及適配性變得尤為重要。以下從材料類型、結(jié)構(gòu)特性、應用場景等方面分類,并結(jié)合微納加工與MEMS代工需求進行解析。
1. 按材料類型分類
(1) 元素半導體襯底硅(Si)
應用廣泛的半導體材料,占微納加工市場的90%以上。
優(yōu)勢:成本低、晶圓尺寸大(12英寸為主)、氧化層(SiO?)絕緣性能好,適合CMOS工藝。
應用:集成電路(IC)、MEMS傳感器(如加速度計、陀螺儀)、功率器件等。
鍺(Ge)
早期用于晶體管,但因漏電流問題逐漸被硅取代。
現(xiàn)代應用:作為高遷移率溝道材料,用于FinFET或納米片晶體管(3nm以下先進制程)。
(2) 化合物半導體襯底III-V族化合物(GaAs、InP、GaN)
砷化鎵(GaAs):高頻特性優(yōu)異,用于5G射頻(RF)器件、光通信激光器。
磷化銦(InP):超高速光電器件(100G以上光模塊)。
氮化鎵(GaN):高功率、高溫應用(快充、雷達、電力電子),需特殊微納加工技術(shù)(如干法刻蝕)。
碳化硅(SiC)
寬禁帶半導體,耐高壓、高溫,適用于電動汽車逆變器、工業(yè)電源模塊。
MEMS代工挑戰(zhàn):硬度高,晶圓切割和刻蝕難度大,需優(yōu)化加工工藝。
氧化鎵(Ga?O?)
超寬禁帶(~4.8 eV),潛在應用在超高壓器件,但微納加工技術(shù)尚不成熟。
2. 按結(jié)構(gòu)分類
(1) 體襯底(Bulk Substrate)
由單晶材料(如硅錠)切割而成,成本低,廣泛用于MEMS代工(如壓力傳感器、麥克風)。
缺點:晶格缺陷可能影響器件良率,需嚴格質(zhì)量控制。
(2) 外延襯底(Epitaxial Substrate)在襯底上生長單晶薄膜(如Si/Si、GaN/SiC),減少缺陷,提升器件性能。
關(guān)鍵應用:
SOI(絕緣體上硅):硅層-埋氧層-硅襯底,降低寄生電容,用于RF MEMS、低功耗IC。
GaN-on-Si:降低成本,適用于功率電子和LED制造。
(3) 復合襯底異質(zhì)集成(如GaAs/Si、LiNbO?/Si),用于光電子集成和MEMS-IC混合系統(tǒng)。
3. 襯底在微納加工與MEMS代工中的關(guān)鍵考量
(1) 微納加工適配性硅基襯底:光刻、刻蝕、沉積工藝成熟,適合大規(guī)模IC制造。
化合物半導體(GaAs、GaN):需特殊刻蝕技術(shù)(如ICP-RIE)和晶圓鍵合工藝。
柔性襯底(PI、PET):用于柔性電子,需低溫微納加工技術(shù)(如噴墨打印、激光直寫)。
(2) MEMS代工需求硅襯底:主流選擇,適用于慣性傳感器、光學MEMS(如DLP微鏡)。
SOI襯底:提高MEMS結(jié)構(gòu)精度(如高精度陀螺儀)。
壓電襯底(LiNbO?、AlN):用于聲波濾波器(BAW/FBAR)和超聲傳感器。
4. 未來趨勢
異質(zhì)集成:硅基+化合物半導體(如SiPh+GaN),推動5G、自動駕駛發(fā)展。
先進封裝:晶圓級封裝(WLP)要求襯底與TSV(硅通孔)技術(shù)兼容。
MEMS代工升級:更大晶圓尺寸(8英寸GaN)、更高精度刻蝕(納米級結(jié)構(gòu))。
總結(jié)
半導體襯底的選擇需綜合考慮材料特性(禁帶寬度、遷移率)、微納加工適配性、MEMS代工需求等因素。硅基襯底仍占主導,但寬禁帶半導體(SiC、GaN)和異質(zhì)集成襯底(如SOI)在高端應用中愈發(fā)重要。未來,隨著微納加工技術(shù)的進步,襯底材料將向更高性能、更低成本方向發(fā)展,推動半導體產(chǎn)業(yè)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。